album-stan-getz-plays-for-lovers.jpg
英雄出少年

你,十五歲的時候在做些什麼呢?  

自古英雄出少年,戰場上有亞歷山大,神話裡有大力士Hercules,武俠小說中還有少年張三豐。現實生活裡,例子更是不勝枚舉。
而在爵士樂裡,薩克斯風手Stan Getz則是「英雄出少年」的最佳範例。

Stan Getz出生於西元1927年,十三歲時父親送給他第一把薩克斯風,十五歲時便開始了職業演奏生涯。
當時正值二次世界大戰,許多樂手被徵召從軍,國內樂團急需招募新人。因此,不過十來歲的Stan Getz得到了夢寐以求的機會。他在十六歲時加入伸縮號手Jack Teagarden的樂團,隔年陸續和Stan Kenton、Jimmy Dorsey等知名領班合作,後來更獲得搖擺樂之王Benny Goodman的青睞,聲勢水漲船高。

不到廿歲,Stan Getz已經擁有和大多頂尖樂團合作的經驗。但他沒有志得意滿,隨後和Zoot Sims、Herbie Stewert及Serge Chaloff共四把薩克斯風的組合,更被譽為酷派爵士裡的「四大天王」〈Four Brothers〉。

孔夫子說:「三十而立」,
Stan Getz不到廿歲便成為樂壇最閃亮的一顆星,確實是英雄出少年。

 

s-sunshower.jpg


「聲」名大噪

全世界最棒的薩克斯風聲音,聽起來是什麼樣子?

薩克斯風手Stan Getz的演奏,就好像老殘遊記第二章「明湖居聽書」裡的王小玉唱戲一樣,抑揚頓挫,回環轉折。他溫暖又充滿詩意的音色讓人聽了就忘不掉,因此,大家給了他”The Sound”這個雅稱。

Stan Getz的演奏讓人如癡如醉,不僅樂迷,連樂手也對他佩服不已。天王巨星John Coltrane就是眾多粉絲之一,他曾這麼說:

老實說啊,如果可以的話,我們這些吹薩克斯風的哪個不想像他一樣棒呢?

爵士鋼琴手Lou Levy對Stan Getz更是佩服的五體投地,聽聽他如何描繪一個完美薩克斯風手的條件。

要擁有最完美的技巧和節奏感,強烈又豐富的旋律性,還要對曲子能精準的掌握……。另外更必須聽覺靈敏,記憶力驚人,還得長得帥!怪怪,我想天底下也只有Stan Getz了。


套句「明湖居聽書」裡的一句話來形容聽過Stan Getz演奏後的感覺:
「五臟六腑裡,像是熨斗熨過,無一處不服貼」。

諸位看倌,您,現在應該知道什麼是「聲」名大噪了吧!
”The Sound”,Stan Getz!

 

d096a6f899334d7f8d594268a584fdc3.jpg


柳暗花明又一村

百花齊放的六零年代,爵士樂,早就不見樂迷的關愛眼神……

然而,薩克斯風手Stan Getz卻不願服輸。
不行!爵士樂不能就這樣被搖滾樂淹沒!該怎麼辦?我得想想辦法另外找出一條路,…,乾脆就走一趟巴西吧!

於是,Stan Getz和吉他手Charlie Byrd一同前往巴西尋找靈感。

另一邊,巴西吉他手Joan Gilberto以一種全新的和弦手法彈奏出別於傳統森巴音樂的輕快律動感,作曲家Antonio Carlos Jobim以”Bossa Nova”,也就是「新潮流」,
讚美Gilberto的才情。

二方人馬終於相遇。
Stan Getz的薩克斯風在Joan Gilberto的吉他演奏裡加入了爵士樂的即興概念,
一種全新的風格終於誕生!

回到美國,Stan Getz向全世界展示他們的音樂成果。
西元1964年推出「來自伊帕內瑪的女孩」《The Girl from Ipanema》專輯,更擊敗了披頭四,一舉奪下多項葛萊美大獎。

Bossa Nova成為全世界最受歡迎的音樂風格,而Stan Getz的堅持,則為爵士樂擴大了發展格局。
「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如同電影「侏儸紀公園」的名言一樣,「生命,終究會找到出口」,爵士樂因為Stan Getz而繼續發光,發熱。

 

Medium_119200774935PM_GETZ STAN HOLLYWOOD BOWL 1994.jpg


窮則變,變則通

「窮則變,變則通」,是大家都了解的道理。
但在「窮」之前,很少人會想去「變」,因為這需要極大的勇氣,而且「人最喜歡做自己最習慣的事」。
然而,薩克斯風手Stan Getz並不這麼認為。

Stan Getz的演奏在酷派爵士的世界裡無往不利,但他不願僅止於此。
五零年代的他作了許多嘗試,和編曲大師Eddie Sauter合作的《Focus》專輯,就是爵士樂融合古典音樂的佳作。

之後,Stan Getz繼續求新求變。
融合巴西音樂的Bossa Nova讓他成為最受矚目的焦點。
他獲得空前成功,光是Bossa Nova就可以不愁吃穿一輩子。
然而這並不足以讓他開心,他更需要的是音樂上的滿足。

於是在七零年代後,Stan Getz繼續探索音樂裡的各種可能。
他和顫音琴手Gary Burton嘗試無鋼琴伴奏的編制,
和鋼琴手Chick Corea進入融合爵士的世界裡探索。
甚至在薩克斯風上加裝簧片迴音器,製造出延遲的特殊音效等等。

Stan Getz的做法一度讓樂迷無法諒解,
但求新求變的態度卻提供了音樂的不同面向。
放大格局,才能創造經典。
逆向思考,才能看到機會。
Stan Getz,Just Do It!

文章引用自http://www.e-classical.com.tw/prtfamily/program/jazz_club/0702_01index.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