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obley-hank1.jpg  


Hank Mobley於1930年7月7日出生在伊士曼。受到家人的影響,Hank Mobley幼年時就開始學習鋼琴。在他16歲的時候,他放棄鋼琴改學薩克斯。開始他在風格造型上向Lester Young,Charlie Parker,Dexter Gordon,Don Byas,和Sonny Stitt學習。在1951年,在紐瓦克夜總會,他加入了the house band。1975年,迫於健康問題,他退出樂壇在費城定居。

Hank Mobley被爵士樂評人費德稱為「次高音薩克斯風界的中量級冠軍」,言下之意是說他的音色沒那麽前衛,但卻也沒有那麼抒情。他的音色總是很圓渾,比較重細節,而不強調太多的情感流露。他的演出總是很有內容,從來不會流於漫不經心,精細的節奏變化,常能從其獨奏中流泄出來,而且總是很精確。他在爵士使者的時代,是引領硬咆勃時代到來的關鍵人物,讓那種既複雜又很有靈魂特質,帶著一種風塵味的搖擺樂來到人間。

 

Hank-Mobley-Workout.jpg


說件有趣的事情。Hank Mobley在錄製Workout這張專輯前,也就是西元1961年3月初左右,當時他也擔任小號手Miles Davis樂團的薩克斯風手,合作了Someday My Prince Will Come 專輯。然而這張專輯共六首曲子其中之二卻邀請John Coltrane回鍋替Davis效命,據說是因為Davis認為Mobley的演奏不夠強悍之故。然後,或許是因為是面子問題,Mobley隨即找來了吉他手Grant Green、鋼琴手Wynton Kelly、貝斯手Paul Chambers與鼓手Philly Joe Jones,一起在3月底錄製了 Workout,急欲證明Davis的判斷錯誤,結果咧,就造就了這張稱得上是Mobley火力最為猛烈的一張專輯,放開自己在每首曲子裡大力的Jam, 就好像在做重量訓練。

在某一批人群中,Hank Mobley總是被當作既不創新,又無天賦的爵士即興演奏家。這簡直是無稽之談,Hank Mobley的眾多重發作品,將對此給與有力還擊。人們對待Hank Mobley的最大謬誤緣由,在於他沒有幸運的生來就是John Coltrane或者Sonny Rollins。同一時期中已然具備了那麽兩位令人興趣盎然和充滿天賦的次中音薩克斯手,Mobley也就只能被降級到才藝平平的世俗熔爐中,在那兒,不可計數的爵士音樂家斷送了前程,終生湮沒無聞。


118515_1_f.jpg  


被人們遺忘的是,在加入Miles Davis組合之前,Mobley和Horace Silver、Art Blakey一道,成為“爵士信使”的元老成員。當Silver抽身離開獨立發展時,Mobley和他走到一起,出現在包括“The Styling of Silver”的多數專輯中。這一期間,Mobley在Blue Note公司以自己的名義錄制了幾張唱片,其中包括著名的“Soul Station”和近期新版重發的“Roll Call”。“Roll Call”是一張搖擺風格的專輯,錄音演奏班底幾乎可以媲美“Kind Of Blue”---Freddie Hubbard(Trumpet)、Art Blakey(Drums)、Wynton Kelly(Piano)、Paul Chambers(Bass)。而唱片的錄製時期也恰好是Miles錄製“Kind Of Blue”的前後。

Mobley 在專輯的同名樂曲的演奏中,盡情的展示了他近乎直覺地將節奏和旋律理念,轉換成流暢、結構完美獨奏的能力。他的演奏中微含放鬆、愜意的風格,很容易聯想到 Lester Young給我們帶來的感覺。這也至少一部分代表了他被大量爵士公眾所忽略的音樂風格。Freddie Hubbard那時已經被一部分人斷定為去全新而來的另一位“Miles”,響應加入到“Roll Call”的陣營當中,在專輯同名樂曲和“My Groove Your Move”和“A Baptist Beat”中的演奏實屬煽動惹火。除了唱片僅有的一首傳統作品“The More I See You”,其余的作品全部由Mobley創作完成。他的“野心”和“實力”在此展露無遺。在Mobley的作曲中,大部分以硬波普風格、布魯斯/靈歌旋律鑄就,特別之處略顯Horace Silver作品影響,同時其中還必不可少凸現出一種早期原始波普演奏家巧妙技藝。盡管此時公眾追求新潮的口味讓Mobley只能被當作音樂上的到退返租,不可能成為被關註的焦點,但是他是那個時代真正足味的音樂家,優秀的一位。


t-Hank_Mobley_.jpg  


同Miles合作(在“Friday and Saturday Night at the Blackhawk Complete”的重新發行中有著全面的記載這段歷史)一段時間,而緊隨其後的是Mobley再次落戶Blue Note公司,在此錄制了數張經典唱片,其中包括“No Room For Square”(從專輯名稱來看,至少好像是從John Mayer之處獲得了靈感)。1969年,Mobley在歐洲落戶居住。Francis Wolff專程來到巴黎為他錄制了“The Flip”專輯。除了貝斯手Alby Cullaz,其他的合作樂手都來自美國海外音樂家軍團,在原初唱片封套評論中,作者Leonard Feather點評了60到70年代美國爵士音樂家的這種悲慘生活狀況。來自牙買加的小號演奏家Dizzy Reece的經歷亦然。他在英國長期居住的50年代末,才得以移民美國。盡管他在Blue Note錄製一系列優秀作品,但是在美國他依然近乎無人所知。到60年代末期,Dizzy毅然舍棄已經的成就,重返歐洲。Slide Hampton和Philly Joe Jones應該可以稱之為美國最好的爵士人,在“The Flip”錄製完成之時,或多或少已經算是在歐洲永久定居了下來。而鋼琴家Vince Benedetti也在巴黎成就了自己的事業。

“The Flip”並不屬於像“Soul Station”和“Roll Call”那樣,馬上能夠躋身經典作品行列。它更像是充分展示Mobley成為正在成熟的樂手的一次外出巡遊。專輯中倒是真的沒有什麽先鋒或者特別創新的音樂元素,但是錄音展示出的是一個爵士小型組合所能達到最為精妙的程度,其中每個成員都全神貫註,為了最佳的效果和音樂努力。Mobley的作品,包括 “The Flip”和“Feelin’ Folksy”,是毫不過分費力旋即營造出來,向靈歌爵士和拉丁森巴印象的一次致意。其中的音樂潮流元素,即使是到現在同樣聽上去令人感覺愜意。


squares-front.jpg  


Hank Mobley為Blue Note錄制的最後一張唱片,也是他最後一次作為領隊的,是“Think of Home”。從1970年的7月,Mobley和樂團成員就為了這次錄音,回到Rudy Van Gelder的錄音室。開篇曲目“Suite”分為三個部分---“Thinking of Home”(思鄉),“The Flight”(飛翔)和“Home At Last”(落葉歸根)。這是Mobley唯一對一部擴展組曲進行的嘗試。其中能夠體現的是,他並沒有停止不前,更沒有受到當時所謂“品味”的過分影響。從一節小調散板出發,在一流的小號演奏家Woody Shaw和Mobley本人的引領下,旋律迅速的躍入全力張現的比波普小節部分。當旋律被吉他演奏家Eddie Diehl轉換為輕柔的Bossa Nova時,聽者也被神移進入一種遐想,一種對家鄉的追思。專輯在Mobley的情歌“Justine”、硬波普風格的“You Gotta Hit It”和“Talk About Gittin’ It”的音樂聲中圓滿的結束。無論是(Woody) Shaw、(Hank) Mobley、(Cedar) Walton,還是貝司手(Mickey)Bass,樂手已經不再是各自的演奏,所有的身心已經凝結一身,直追完美。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Mobley大部分的優秀作品直道80年代才可以重建天日。“Thinking of Home”直到1980年才得以發行。“Soul Station”也被眾多的樂評人列置被荒棄的唱片清單其中。在1980年發行的“Thinking of Home”唱片插頁評論中,Todd Barkan寫道:“Hank Mobley如今需要的是一把正當合適的薩克斯,那樣他就不用再拼勁全力把自己的肺葉吹出來。”Mobley死於1986年,直到如今依然可悲的被爵士樂迷和評論家忽視。文章引用http://www.verycd.com/topics/2743407/

HMobley-remember1.gi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